查看原文
其他

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壶家妙手称三大

▲ 点击关注   查看更多紫砂知识


明代晚期,是紫砂壶艺妙手最早的兴盛期。明代的制壶名家,自供春以后,有“明四家”,即董翰、赵梁、元畅、时鹏;继而有“壶家妙手称三大”的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人,李仲芳、徐友泉为时大彬高足,皆行大,故称三大。三大妙手以时大彬居其首,成就最高。


一、时大彬



▲时大彬 圈钮壶


时大彬,号少山,是“明四家”时朋的儿子。是紫砂茗壶发展史上的一位里程碑式人物,当时就被公认为“超越前古”的第一大家。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写道:“明代良陶让一时”,所谓“一时”,就是指时大彬。


▲时大彬 僧帽 香港茶具文物馆


▲时大彬 僧帽


周容在《宜兴瓷壶记》记载“以寺僧始止,削竹如刃, 刳山土为之。供春更斫木为模 ,时悟其法, 则又弃模。 而所谓削竹如刃者, 器类增至今日,不啻数十事 ,用木重首作椎 ,椎唯练土。”


▲时大彬瓜棱壶 旧金山亚洲博物馆



时大彬初期制壶,还是用木模成型,一直到中晚期,领悟了供春做壶的成型法则后,舍弃了模具,开始完全用手工制作成型,即打身筒法与镶身筒法,大彬的这一创举是紫砂壶成型工艺中的最大变革奠定了宜兴紫砂发展的根基,直至今天仍然沿用。


▲大彬如意 1984年出土




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载大彬壶:“或陶土,或杂砂土,诸款俱足,诸土色亦俱足,不务妍媚而朴雅坚栗,妙不可思。初自仿供春得手,喜做大壶,后游娄东(上海松江),闻眉公(陈继儒)与琅琊太原诸公品茶施茶之论,乃做小壶,几案陈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于陶人标大雅之遗,擅空群之目矣。”时誉“千奇万状信出手”、“宫中艳说大彬壶”。


▲时大彬早期大壶 故宫博物院高执壶


时大彬首创调砂法,常在紫砂泥料中杂以砂土,使砂壶闪现出浅色的细小颗粒,产生“砂粗、质古、肌理匀”的奇妙效果。这种调砂工艺是时壶及其时代的一大特点,也是一种自然天成的装饰,鉴赏家称之为“银砂闪点”,赞其“珠粒隐现,更自夺目”


▲时大彬 虚扁壶 上海博物馆藏品


▲时大彬 提梁壶 南京博物院


时壶以素面素心为主,很少诗文铭刻,极少数器型贴花雕塑装饰。落款为楷书刻款,紫砂壶上用印章款,约在明末清初才逐渐兴起。


▲时大彬 龙凤印包壶


二、李仲芳


 李仲芳,制壶名手李茂林长子,为大彬第一高足,作品文巧精工,技艺俱佳。其父督以敦古,芳尝手一壶示其父曰:“老兄,者个何如?”俗因呼其所作为“老兄壶”。



▲李仲芳 觚棱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


《阳羡茗壶系》载:“今世传大彬壶,亦有仲芳作之,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者,时人语曰:‘李大瓶,时大名’。”李仲芳传器有晋江市博物馆圆壶、香港茶具文物馆觚棱壶、美国弗里尔艺术馆瓜棱壶等。



▲李仲芳圆壶 晋江市博物馆


▲李仲芳瓜棱壶 美国弗里尔艺术馆


三、徐友泉


徐友泉,名士衡,他不是陶家出身,但其父深爱当时制壶名家时大彬的壶艺,并与之交往。徐友泉自小拜大彬为师,他有着造型艺术方面的天赋,擅作仿古铜器壶。


▲徐友泉 仿古盉形壶 香港茶具文物馆


▲徐友泉 仿古盉形壶


徐友泉善于调配紫砂泥色,造型富于变化,并能根据不同的造型,调配相适宜的土色。对紫砂泥色品种的丰富方面有杰出的贡献。


▲徐友泉 梨皮仿古虎金亨壶


但晚年他领悟到,其师时大彬所制之壶朴雅含蓄、不事雕琢的内涵,才真正深契中国茶器文化的精神,因此感叹:“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


徐友泉 提梁牛壶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徐友泉 太平有象水注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徐友泉 角端尊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